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牽動著億萬人的心。在當前疫情下,人與生態環境如何和諧共處成為當下及未來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以下簡稱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其自身力量、力促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在當下更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生態文明建設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建設之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是給我們敲響了維護生態環保系統平衡的一次警鐘。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工業固廢資源累計堆存量超650億噸,占地面積超200萬公頃,已危害到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安全。工業固廢資源化多級利用,可減小排放及堆存,減少對土壤、水、空氣乃至整個生態鏈的影響,還能有效緩解我國資源短缺的矛盾。
黨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黨的十九大要求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通過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固廢綜合利用治理體系,正在成為新時代綠色發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應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理念,重視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產生量大、情況復雜。2019年,我國工業固廢資源年產生量約36億噸,綜合利用率剛過50%,具有產生及堆存量大、成分復雜、有害介質多、處置難度大等特點,很多區域工業固廢長期大量堆存,對大氣、水體、土壤和環境造成隱蔽性、滯后性、持久性的復合污染,帶來了土地、資源、環境、安全等問題。
政策引導尚需深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固廢綜合利用政策導向,更多注重產業末端資源化治理,對產業前端的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置政策需深化、細化和具體化。缺乏對工業固廢產生者責任的約束性制度要求,從源頭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壓力不夠、動力不足,落實力度不到位等均制約著行業高質量發展。
技術開發及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我國大部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創新驅動力不足,整個產業鏈處于中低端發展階段。另外,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很多集中在實驗室及產業化初期階段,不具備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及實力,很難實現工業化、產業化,極大地制約著行業轉型發展。
行業發展存在資金壁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建設項目一般投資規模大、資本回報率低且回收年限長,新進企業需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以滿足較大的資本性和成本性支出。銀行低息貸款對綜合利用行業支持較少,單純依靠企業自身融資來推動項目建設較為困難。另外,產業整體盈利能力不高,也導致產業受社會資本青睞度較低。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未來發展趨勢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事業,未來幾年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將會朝以下幾方面發展。
(一)體系精細化
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要實現全面、系統的綜合利用,就要更加注重專業的精細化分類,包括專項固廢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備、產品應用推廣、專業基地/園區建設等精細化。例如完善工業副產石膏利用方向、產業布局、技術創新、分類利用體系等,讓每一類工業固廢都可以得到低、中、高值系列化的綜合利用。
(二)標準系列化
標準能引領固廢綜合利用產業規范、可持續性發展。未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不論是在原材料選擇、產品生產、市場準入、工程應用等方面都將建立完善的標準,不斷強化綜合利用產業標準規范的引領作用,提升產品及應用市場認可度,通過標準宣貫大規模推廣應用。
(三)產品高值化
長期以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不高,存在不良市場競爭的現象。而今,隨著產學研協作、技術創新、高新技術開發及傳統技術優化升級,提升綜合利用產品附加值和應用價值成為必然趨勢,高值化不僅驅動企業發展,更能反哺社會,讓更多資方介入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實現產業鏈良性動態發展。
(四)行業信息化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存在數據分散、信息不暢、業內不同產業無法找尋有效途徑合作優化、技術難以共享滲透等現象。當前,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也必將乘上“互聯網+”的快通車,突破現有發展瓶頸,推進行業數據共享、技術融合、業務互融及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五)協作國際化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在實踐經驗積累、投資運營實管理、高新技術開發、海外業務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相應實力,并不斷在全球舞臺開展國際合作。“引進來”到“走出去”,“走出去”再到“國際化”,將是整個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年度任務及愿景
在2020年工作中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以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為己任,針對行業現狀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深化產品、技術、標準服務。制定固廢綜合利用“末端產品”生產及應用標準;組織開展固廢資源化技術、設備專家評估,組織實施“利廢新材料”技術成果評價;開展共建利廢新材料技術中心/中試基地;開展“利廢新材料”相關評選活動(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示范企業、品牌推廣),鼓勵與擴大行業企業的影響力。
為企業、園區、基地提供綜合服務。推動“固廢資源化智庫”成員為企業提供從前端研發、技術輸出、設備配套、產品定位、資金運轉、市場引導及發展前景等方面專業指導,解決企業在生產運營中的實際問題;對接固廢產出量大的區域,在行業內遴選一批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區域的基地、園區服務;協助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固廢資源化試點示范、項目論證、實施效果評估等服務。
開展信息化、會議、政策研究等服務。開展固廢大數據調查、研究、分析及發布,完善固廢共享信息平臺(技術+設備+固廢大數據)服務;組織開展固廢資源化利用生產及應用推廣的行業會議、培訓等;組織研究“利廢新材料”市場應用方向及經濟性,為各級政府提供政策服務。
開展專業咨詢服務。發揮中國建材規劃院固廢利用研究中心的專業咨詢服務功能,為政府、行業和企業提供政策研究、行業規劃、園區/基地產業規劃、國家及地方專項課題申報、工程項目投資決策研究、固廢先進技術成果應用推廣等服務;依托擁有的國家計量認證(CMA)資質及綜合利用實驗室和能效評估中心,開展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檢測與評估、應用方案設計、熱工檢測與評估、電能檢測與評估、能源審計、綠建環境檢測與評估、綠色建材評價等技術服務。
綜上所述,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應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緊迫性,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新的一年用“生態+”鏈接更美好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