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鄆城縣環保等部門在西營窯廠復墾項目現場調查,工作人員從窯坑底部挖出鐵桶和塑料等廢棄物。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 攝
議論風生
填埋大量固廢和危廢垃圾的復墾土地,至少50畝居然通過了驗收,這背后有不少問題待解。
新京報記者近日暗訪發現,山東菏澤市鄆城縣一些土地復墾項目承包商在深坑填土過程中偷埋固廢,涉及土地面積超過150畝。復墾方通過微信、貼吧等平臺與全國各地的產廢企業接觸,“客戶”們用卡車將各類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等運至復墾地卸貨,再由復墾企業進行填埋。目前已有至少50畝該項目的復墾地通過了驗收,不久將被用作耕地,種植農作物。
最新消息是,菏澤市官方12月23日通報稱,當地高度重視,市縣負責人帶領有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同時成立了由紀委監委、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全面展開調查,對發現的問題將依法依規嚴肅進行處理。
當地官方的回應不可謂不及時。就此事看,在媒體的暗訪調查下,一條掩蓋在夜色之下的固廢處理黑色產業鏈,逐漸浮出水面。在這條產業鏈上,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填埋的,不僅包括普通的塑料、紙渣、生活垃圾,還有些性質不明的工業液體危廢。從散發的刺鼻氣味來看,別說復墾,就是撂荒,都可能對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對此及時加以處理,也是民之所期。
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等相關規定,偷倒固廢、危廢如果達到一定體量,將構成污染環境罪。比如2015年引起廣泛關注的千噸垃圾從上海運到江蘇的跨省偷倒垃圾案,當事人就是以污染環境罪論處,獲刑一年多。相較于普通的偷倒行為,將固廢、危廢埋在復墾土地的下面,無視其對復墾后農業生產的重大影響,性質還要更加惡劣。
諷刺的是,因復墾本身就有填坑這一道工序,復墾反而成了偷埋掩人耳目的機會,盡管法律明文規定復墾只能用土壤、草地、植被填充。
根據報道,復墾地偷埋固廢的現象,已經“做了快一年了”,由于“垃圾不立刻埋也沒事”,固廢和危廢的填埋手法相當粗糙,一些垃圾直接裸露在地表。這種明目張膽的違法犯罪行為,之所以能持續上演,除了復墾填坑提供了掩護條件外,也是因為對那些排放企業來說,偷倒偷排和正規焚燒、填埋處理的差價實在太大。
在近些年生態環??己藟毫γ黠@加強的前提下,偷埋固廢危廢的長期存在,這也說明當地的環保執法仍有不及之處。需要強調的是:第一,填埋垃圾的老板,去年是通過競標手段拿下了復墾項目,也就是說,是通過合法競標來做非法生意;第二,填埋大量固廢和危廢垃圾的復墾土地,至少50畝居然通過了政府驗收。
這樣一來,有些問題值得追問:當地有關方面的驗收,是不是走過場?這些問號,顯然也需要相關部門調查清楚。
報道中還提到,有些垃圾填埋的地方位于幾個縣的交界處,屬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帶,連非法填埋的當事人都表示,這里最安全。這也說明,當地的環保執法存在典型的條塊分割,對偷埋垃圾的監督治理,被當做皮球一樣相互踢走了,它正好給偷埋垃圾的黑色產業鏈留下了空子。
不管怎么說,偷埋固廢和危廢已涉嫌犯罪,這造成的環境影響短期內也很難逆轉。因此,就此案來說,對牽連的違法犯罪分子,對監管失職的職能部門,都得有嚴肅的查處。跳出個案來看,必須建立健全廢棄物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固廢和危廢產生、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各環節,實現全流程的監管。眼下菏澤市官方已介入調查,期待其對這些呼吁做出回應。